世界银行《大宗商品市场展望(2020.10)》核心观点
来源:
|
作者:知海智库
|
发布时间: 2020-11-03
|
3751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世界银行发布《大宗商品市场展望(2020年10月)》,知海智库进行全文翻译,本文为本期报告的核心观点摘要(全文翻译版将于近期公布)。
2020年第三季度,几乎所有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回暖,结束了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的急剧下滑态势。受到OPEC大幅削减石油供应影响,当前原油价格自四月份跌至新低以来已经翻了一番,但仍较疫情前水平低三分之一。由于中国复苏速度快于预期,金属价格迅速回升。随着需求缓慢复苏,各地纷纷放松对石油的供应限制,预计原油价格将缓慢回升,从2020年均价41美元/桶的预期,上升至2021年的44美元/桶。预计2021年,金属与农产品价格将分别出现2%和1%的小幅上涨。分析发现,工业类大宗商品主要受暂时性冲击影响,而农业类大宗商品则受永久性冲击影响较大。
一、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宗商品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但不同类型的大宗商品受疫情冲击影响程度不同(如图A)。这与2008-2009年的全球经济萧条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几乎所有大宗商品价格均出现了大幅、持续的下跌。
能源价格。继2020年第二季度急剧下跌后,在第三季度反弹了三分之一,但仍较疫情前水平低近三分之一。原油价格在四月一度跌至最低价21美元/桶,现已开始复苏,到九月其价格几乎翻了一番,达到均价40美元/桶。价格回升的原因在于石油产量的大幅减少,特别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的石油产量大幅减少(如图B)。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油价下跌相比,近期油价下跌幅度稍大,但恢复速度也相对更快(如图C)。然而今年九月份,由于疫情再度爆发,油价的回升也停滞不前。2020年第三季度,天然气价格也大幅上涨,而煤炭价格则基本趋于稳定。
非能源价格。在第三季度上涨10%,几乎所有大宗商品价格均有上涨。金属与矿物类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涨20%,大多数金属价格高于疫情前水平。中国复苏势头强劲,各类金属消费量激增,而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也具有弹性。此次疫情冲击与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相比,其中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价格迅速反弹,金融危机时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持续了数月之久(如图1.D)。此外,受美元贬值以及利率下降的提振,稀有金属的价格也大幅上涨。2020年第三季度,农业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6%,粮食价格大体趋于稳定,其他农产品价格则均有不同幅度上涨。
二、大宗商品市场展望与风险
预计2020年能源价格将比2019年平均下降三分之一,2021年能源价格将大幅反弹。由于金属价格的小幅回落被农产品价格上涨所抵消,非能源价格预计将在2020年出现小幅上涨,2021年进一步上涨。未来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取决于疫情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还有北半球冬季第二轮疫情风险以及疫苗的研发情况。
2021年大宗商品预测价格
1、石油。预计2020年石油均价为41美元/桶,2021年升至44美元/桶,与4月预测的35美元/桶和42美元/桶相比价格有所上调。预计在2023年之前,石油消费量仍将低于疫情前水平。影响当前价格预测的主要不确定因素是疫情加剧,导致再次封锁的可能性,这将抑制经济增长,减少出行。疫情还导致消费模式以及就业行为发生改变,从而对石油需求产生长期影响。由于商务差旅改为远程会议,航班数量永久性减少,从而减少飞机燃料需求。人们在家办公导致汽油需求量减少,然而如果人们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因此私家车使用的增加,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减少的汽油需求。
一些石油公司已经宣布改变战略,包括大幅减少对新油气项目的投资。预计可再生能源将超过化石能源,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以及一些国家宣布计划在未来40年内实现 "零 "碳排放。新冠肺炎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为直接向清洁能源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提供了一个契机。然而,目前政府的刺激资金更多的是用于支持化石能源,而并非清洁能源。
2、金属。受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经济持续刺激的提振,金属价格在2020年小幅下跌后,预计2021年将小幅上涨。虽然2021年的增速比此前报告中的增速略低一些,但由于2020年预期的下降幅度远低于预期,金属价格水平明显提高。其前景容易遭受全球经济衰退的下行风险。
3、农产品。农产品价格继2020年预计上涨3%后,2021年有望小幅上涨。尽管价格略有上涨,但在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中,对粮食安全的担忧仍然存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居民收入降低,此外,由于疫情影响,国内粮食供应链中断,再加上边境封锁,限制了粮食与劳动力的流通,一些地区陷入断粮危机。